ゼーノ OFFICIAL SITE
  • Information
  • Event Schedule
  • Profile
  • Works
  • Contact

試唱投稿攻略 混音 (中)


上一回介紹了一部分的人聲混音處理流程
我們再複習一下之前提到的流程
  1. Normalize (標準化)
  2. Noise Reduction (去噪)
  3. High-pass Filter (高通濾波)
  4. Pitch Correction (修走音)
  5. Equalizer (等化器)
  6. Compressor (壓縮)
  7. Reverb (混響)、Delay (延遲)、Echo (迴聲)

這流程不見得是絕對的
可能會因錄音/混音的軟體、環境不同
或是因應不同的情況、需求而有所變動

不過在繼續介紹接下來的步驟之前
我想說個我認為歌手對於混音應有的觀念
這段話不太中聽,不過不是特別在針對某個人
只是以往有看過這樣的人,但其實我也忘記是誰了

也許有的人自詡為歌手
就覺得混音不該是歌手的工作,不學也沒關係
只要有混音師來幫我弄就好了
因為混音實在太多知識要學,麻煩
所以他們會把問題歸咎到「沒有混音師願意幫我」

對,現在的NICO翻唱文化,分工分得很細
有歌手、有混音師,豪華點還有繪師、動畫師
甚至還有樂手等等
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小NICO翻唱歌手
覺得身為歌手不用懂混音也沒關係,交給專業的來就好
甚至覺得自己的作品差就是因為沒有混音師
有了混音師之後一定可以變很厲害
我要提醒你幾件事情
  1. 最難聽的擺第一句:你誰?為什麼混音師就得來免費幫你混音?
  2. 假設你真的很幸運有個專屬混音師,但他混出來的成果你不滿意
    在你完全不懂混音的情況下你該怎麼跟他溝通?
  3. 學習混音的過程也能讓你認識到一些單純錄歌不會注意到的細節
    甚至可以幫助你更順利的錄歌,我個人感受最深的是電音

混音很難學,但這是必要的知識
儘管你根本不會實際去混音,還是有必要了解
不求精通,但求入門

完全不懂做衣服道具、攝影、PS的人能自稱為coser嗎?
同樣道理,要自稱歌手就有點起碼的自我要求吧!

Equalizer
Equalizer通常被翻譯為等化器或是均衡器,簡稱EQ
不是情商的EQ,EQ調得再好也跟你的情緒掌控能力無關
你可能也能在一些播放軟體或是手機的音樂播放APP看到EQ
有好幾條可以拉,一拉音樂聽起來好像就不太一樣了

在解釋EQ是什麼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
之前在介紹High-pass Filter時提過的頻率

聲音是從空氣振動產生的聲波來的
既然有振動,就會有振動頻率
振動頻率決定了聲音的高低
人聲並不是單一頻率的聲音
而是由很很多很多頻率的聲音一起集合起來的

十秒鐘猴子也能懂的國語課:
頻率高的,我們稱為高頻
頻率低的,我們稱為低頻
兩者中間,我們稱為中頻

頻率的單位是Hz,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約為20Hz~20kHz
有時候可能會看到數字後面跟著一個k
這個k代表一千,20kHz就代表著20000Hz
20Hz是非常低的低頻,20kHz就是非常高的高頻

EQ的介面大概會長成這副德性
Picture
如果會看二維座標應該看圖就能知道意思了
上下代表著音量大小,往上就越大聲
左右則是代表著頻率,往右就越高頻
我們如果在某一個頻率往上拉,那周圍的頻率都會變大聲

所以我們就能知道了
EQ的目的是微調各個頻率的音量
來讓聲音變得更好聽
嗯,好像有點難懂
換個方式來比喻看看吧

你錄出來的聲音就像是一張你的全身照
你發現照出來眼睛(高頻)有點太小,就把它拉大一點
肚子(中頻)有點太肥,就把肚子削掉一點
腿(低頻)也有點太粗,就把腿給弄細一點

是的,混音軟體跟photoshop沒兩樣
只是一個愛護你的耳朵,一個愛護你的眼睛

EQ很難調,非常的難調
因為每個人的音質不同
每個人的錄音環境也不同
所以理所當然的,適用於每個人的EQ也都不同
要調的好沒有別的方法,就是聽、仔細聽、非常仔細地聽
聽聽看怎麼調自己才會覺得好聽
怎麼調才會讓歌聲清楚又不刺耳
也就是說,調EQ非常要求混音者的經驗

新手看到這,一定會浮現一個非常理所當然的問題
「...我怎麼知道怎麼樣才叫好聽」
這問題非常好,關於這個問題我也還在摸索中,不要問我 XDDDDD
但你可以跟你覺得好聽的歌曲裡面的人聲來比較看看
你也可以找找看自己的偶像
或是有沒有跟你音質很像的人翻唱的版本
來聽聽他們的EQ是怎麼調的作為參考

雖然EQ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但還是有一些通則可以參考:

200Hz附近:飽滿、厚實感
400Hz附近:低音嗡嗡感
2kHz附近:聲音明亮感
4kHz附近:聲音距離感
8kHz附近:嘶嘶聲
10kHz以上:空氣感

雖然我說這些是通則
但你可以試著找找看網路上各種對於各自頻段的解說
絕對會找到好幾種完全不一樣的說法
所以歸根究柢,還是要靠自己的耳朵
就如同修照也需要經驗累積一樣

那麼EQ要怎麼修呢?
請參考這個非常完整的教學影片 (英文)
為了英文不太好的人我大略的解釋一下這影片到底講什麼
一開始很長一段都是在解釋EQ、頻率、Hz是什麼東西
這個我上面也有說明,所以不再重複

3:22開始是修EQ之前的聲音,可以聽得出來悶悶的
4:05把介面叫出來之後開始示範修EQ
你會看到他先把一個點往上拖
接著從左(低頻)掃到右(高頻),再反過來從右到左
這個步驟叫做掃頻
目的是找出聲音在哪個頻率加大時會變得特別難聽
如果加大了就很明顯的不是很悅耳
就代表這個頻率不是我們喜歡聽到的頻率
這個頻率往下砍一些聲音就會變得更好聽
修EQ的目標就是讓你的聲音聽起來更乾淨清楚
盡量用砍的,不要往上加,因為怕把音量加爆

對於初學者有個最簡單的可以教:
把高頻調高,聲音就會馬上變近、變清楚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調太高,不然會有兩個明顯的副作用
一是耳朵會很不舒服,聽起來很有壓迫感,聽久了甚至會耳朵痛
二是唇齒音,例如ㄊ、ㄙ、ㄑ這樣的子音會變得非常大聲
雖然我也知道有高頻調過頭聽起來很不舒服的實例
但為了不要傷害歌手的粉絲們我就不貼不好的例子了
總之,尺度要好好拿捏

另外,你在影片裡面會看到當他拉一個點的時候
整個EQ會有像山谷一樣的起伏
這就要提到 EQ的參數的Q值
這個Q代表著你在拉圖上的點的時候
會影響多少旁邊的頻率
Q越大,影響頻率範圍越窄

EQ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用途
可以做出像是電話、廣播、大聲公的效果
因為這些設備只傳遞中頻的聲音
所以只要在EQ裡面把高頻跟低頻拉掉
就會聽起來很像拿著大聲公唱歌了

EQ介紹完了又要搬出Little Traveler示範檔
這是上次為止,修完走音的進度
我們前面有說到,EQ盡量用砍,所以套完EQ一定會變小聲
但為了大家聽著比較方便,我有把音量調到跟原本的差不多
總之,修完EQ之後會變成這樣
各位可以注意聽聽看,原本有很多低音的地方有多餘的轟轟聲
經過EQ處理之後就可以把那些雜音給修掉,讓人聲變得更清楚

Compressor
錄音的音量不是固定的,而是時大時小
有可能是受到音域的影響
或是是錄歌習慣不好,動來動去導致音量變化
但就算都沒有這些負面影響因素
詮釋一首歌曲也不會有歌手從頭到尾都用相同的音量

這樣的音量變化單聽人聲沒什麼感覺
但只要跟音樂合起來就會變得非常致命
大聲的時候大到爆音
小聲的時候小到被音樂蓋住完全聽不見
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的情形
Compressor目的就是縮小大小聲之間的差距
讓人聲能夠清楚的傳達出來不被音樂蓋掉
但又不至於把歌手表達的情緒落差通通砍掉

我還記得有人留言說被Little Traveler示範最後的音量嚇到
沒錯,這是個很糟糕的現象
而這也就是Compressor存在的意義

基本的概念是這樣的:
當聲音超過某音量之後就按照一定比例縮減其音量
看起來有沒有超專業,專業到看不懂
說白話就是老師覺得班上考試成績太好
所以考超過某一個分數的人通通砍成績,考越高砍越多

那這個分數跟怎麼砍就是學問了
失敗的Compressor老師會把及格的砍成不及格
或者是把90分的砍成跟60分一樣
被家長幹譙我家小孩考得這麼用力為什麼跟60分一樣

我們想要的理想Compressor老師
是能夠讓不及格的原封不動
及格的也能盡量維持高低之間的鑑別度
但是彼此之間差距縮小到看起來好像全班差不多用功
營造出一片和諧的學習氛圍

呃,以上是在講混音
請千萬不要有人真的拿去用在教育上面

開始砍的那個分數我們稱之為Threshold
直譯過來就是臨界點,很好懂
只要音量超過Threshold,Compressor老師就會磨刀霍霍

超過Threshold了要怎麼砍,就要看Ratio
直譯過來是比例,好像有點不懂,但其實也很好懂
Ratio假設是2的話,就是超出及格分數的成績通通要除以2
Compressor老師說60分及格,你考了80分
那麼老師就會把你超過60分的這20分給減半
所以你的成績只剩下70分
依此類推,在Ratio是2的情況下
90分會只剩下75分,100分也只剩下80分
Ratio越大,大小聲差距就會越小

但有的學生可能會不滿
「老師!我平常都考不及格,這次這麼努力
 好不容易及格就馬上被砍成績不公平啊!!」
記住,Compressor老師注重的是和諧
所以突然這樣說砍就砍是不行的
記得我們在修走音時提到的Attack Time嗎?這邊也有同樣的參數

設定Attack這個參數,意思就是當你超出Threshold過了多久
Compressor才會開始完全依據Ratio砍音量
而不是一超過馬上就全力開鍘,這樣聽起來會非常不自然
而在Attack Time期間,老師會漸漸地加重力道,直到達到Ratio標準

說砍就砍不行,理所當然說不砍就不砍也是不行的
這個值就是Release Time,意思跟Attack Time剛好相反
Release決定的是,當Compressor老師在砍音量的時候
音量低過Threshold多久,老師才完全會放過你

Attack跟Release都是很短的時間,大概只有數十、數百毫秒(ms)
太長時間不發威的話,Compressor老師豈不被當成病貓?!

Compressor有時還會有個Gain
這個Gain並不只會出現在Compressor裡面
你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這個字眼
簡單的說就是音量,簡單的說

因為大聲的被壓下來了,小聲的卻沒有變大聲
我們的音檔一定變得更小聲
所以可以在Compressor裡面加一點Gain
讓平均音量恢復大聲一點

但要注意的是,Gain有分成Input Gain或是Output Gain
所謂的Input Gain就是在進Compressor之前先Gain
Output Gain反之,進完Compressor之後再Gain
差別是什麼呢?當然有差
如果你想要Gain個20分
Input Gain的話,50分的學生就會變成70分再給Compressor老師處理
Output Gain的話,50分的學生給Compressor老師處理完之後再Gain 20分
Output Gain也會被稱為Make-up Gain
至於參數怎麼調呢?跟EQ一樣
每首歌不一樣,所以沒有任何的通則
你只能慢慢試試看怎麼樣的音量落差才能夠好好的配合曲子
當然,你也能選擇手動慢慢修
自己一點點慢慢調整一定能做的比Compressor更細膩
不過這個是題外話了

介紹得差不多了,搬出Little Traveler
怎麼樣呢?這樣的音量落差應該就不會嚇到了吧?
音量不會差太多,但還能分辨出我在哪邊唱得比較激動
這就是Compressor的目的

不過要注意一下,雖然這邊舉了很多Compessor老師砍分數的例子
實際上的音量數值會是負數,而最大音量是0dB

Reverb、Delay、Echo
這三個玩意,我們一般會通稱為空間系特效
之所以會這麼稱呼,是因為我們如果在一個空間裡面唱歌
我們發出的聲音除了直接傳到聽者耳朵中
也會從牆壁、天花板、甚至對面的山壁反彈再傳到聽者耳朵
這樣的聲音就營造出了空間感
嗯...嚴格說來Delay比較沒有那麼有空間感,後面會再解釋
說穿了其實都是回音,只是有些許不同

先講最單純的Delay
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延遲
Delay就是Copy你原本的聲音,過一段時間再放出來
大概像這樣
Echo是Delay的進階版
Delay是把原音直接延後重現
Echo則是要做出聲音反彈之後變得比較糊的感覺
而且有可能會回彈好幾次
就像是你在山上對著遠方大喊「呀呼~~~」
聽到回音不會像是Delay一樣是完整的「呀呼~~~」
而應該像是Echo變成有點糊的「呀呼~呀呼~呀呼~」
用文字表現還真難,直接聽就知道了
Reverb就是模擬整個空間了
我們在一般的空間中發出聲音,聲波一定是四處彈
不會像是Delay或是Echo是很規律的照時間來彈
最明顯的就是洗澡時唱歌這種情況了
你總不會在浴室裡面大喊「呀呼~~~」,還能聽到完整的回音吧
這種一般空間中回音糊成一片的感覺正是Reverb想要做到的
所以Reverb也是人聲混音最泛用的空間系特效
空間系特效的用意是什麼呢
讓你的聲音不要聽起來那麼乾,那麼衝突
也能讓聲音聽起來更加渾厚、飽滿
甚至可以遮掉一些聲音的小瑕疵,如同粉餅一般
去唱過卡拉OK就知道吧?一般卡拉OK的回音都超大
特效開不用錢一樣,讓顧客能夠充分的自我感覺良好享受唱歌樂趣
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在浴室裡面唱歌比較好聽也是一樣的道理

對於這類特效我們常常會說,聲音太乾/太濕
所謂的聲音太乾,就是指特效用太少,這麼硬碰硬的實在讓人害羞
所謂的聲音太濕,就是指特效掛太重,聽起來就像濃妝一樣令人不舒服
應該也可以在特效設定裡面看到dry / wet,就是指這麼一回事
而乾/濕的說法也不僅限於空間系特效,任何特效都會用這樣的說法

除了乾濕以外還有很多可以調整
比方說延遲的時間快慢 (可以配合節拍)
或是漸強/漸弱的速度、重複的次數等等

至於空間系特效該怎麼調、怎麼用
還是跟EQ一樣,靠自己的耳朵
每個人喜好不一樣,所以也沒有一定的通則
不同的歌曲也不一定適用一樣的設定
所以,多試、多聽,就能找到適合曲子的好設定

我個人是比較少用Delay或是Echo
通常都只用個Reverb而已
不過,這些空間系特效並不是只能擇一而已
也常常有兩、三個並用的情況
完全是看歌曲情形而定

這次的混音就講到這邊囉!
截至目前,人聲的基本處理就可以說是初步完成了
下次開始就講一些有關與音樂合起來的部分
還有很多雜七雜八有的沒的混音相關的事情
← 5. 混音 (上)
7. 混音 (下) →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