ゼーノ OFFICIAL SITE
  • Information
  • Event Schedule
  • Profile
  • Works
  • Contact

試唱投稿攻略 混音 (下)


上、中兩篇混音教學都是圍繞在針對人聲的基本處理上
這篇會講的是在人聲基本處理之後
後續還有一些補充的部分
以及要與音樂合起來之後的事情

對於翻唱而言,因為不用去混音樂器所以省事很多
不然就得了解每個樂器的特性
EQ、空間等等怎麼配置...
說實在的,我對這些也是完全的一竅不通
因為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拿樂器音源來混音的經驗
所以這裡的教學前提是-有一個現成完整的伴奏音樂檔

這個章節的部分一直是我不太擅長的範圍
可能有誤,如果有明顯的錯誤也請不吝賜教
我會馬上修正

另外呢,這個章節講的東西
也不像前面能夠講得非常明確
還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來讓自己進步

針對伴奏的初步處理
如果你唱的歌是比較滿的曲子
就必須要先將曲子「挖個洞」
所謂的「滿」是指就算拿掉人聲也很多聲音
比如一般的搖滾、電音、甚至金屬樂
都是很滿的那種類型
相對比較不滿的就是所謂的不插電音樂
純吉他、純鋼琴伴奏等等

何謂在伴奏上「挖洞」呢?
你可以把伴奏音樂檔想像成一個碗
樂器的聲音就是飯
通常你拿到的伴奏音樂檔
會是一碗盛滿飯的碗

而你的人聲,是一顆貢丸
你要想辦法把這顆貢丸給放到碗裡
想當然的,你必須先把一些飯給挖掉才能做到

這洞怎麼挖呢?就是EQ
人聲頻率主要分布在中頻
因此你會需要在中頻的部分挖個類似這樣的洞
Picture
有認真看前面教學的同學應該看得懂這圖在幹嘛
所以我就不多解釋了,嗯!
總之越往右邊是高頻,越往下面是音量變小

洞挖得太小,音樂跟人聲就會打架
洞挖得太大,音樂就會嚴重變質
只要能讓人聲清楚聽到不會被樂器蓋掉
又不會讓樂器的聲音變質太多就OK了!
講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沒這麼輕鬆

De-Esser
這名字看起來好像很難,其實拆開來看就懂了
De的字首有減少、去除的意思
er的字尾代表做這個字所表達動作的人或物
Es其實就是指「S」
意思就是「減少S的東西」

我們在唱歌時常要唱「S」、「T」這種子音
這種子音是高頻的聲音,約10k~11k左右
記得我們在調EQ的時候有把高頻調高讓聲音聽起來近一點嗎?
那時候調高高頻的副作用
就是會讓這些子音聽起來非常的刺耳
所以我們需要De-Esser來降低這些子音的高頻

De-Esser的效果通常是直接掛在軌道上
它就會自動偵測這些子音並且減少它們的高頻
這些子音聽起來就不會如此的刺耳
也不會影響到我們在其他地方調高的高頻

合聲的處理
合聲就像是小褲褲一樣,若隱若現最美
為了達到這個朦朧美的目的
合聲處理方式會跟之前教學的調整方式都不太一樣

重點有三個:Compressor、EQ、空間系特效

因為合音必須待在後面安穩地進行
我們不希望它有太大的起伏變化
所以Compressor的壓縮比可以調的高一點
比如主音壓1:3,合音就可以壓1:6以上
讓合音可以比主音更平穩
(換句話說,唱合音時也不適合投入太多感情)

而關於EQ的部分
之前有提過增加高頻可以讓聲音變得更明顯
但我們希望合聲不要這麼明顯
因此我們應該要降低合聲的高頻
此外,低頻也應該要降低
避免多軌的低頻疊在一起轟轟轟轟

至於空間系特效
可以比主音調得更濕一點
讓合音有種模糊感

當然這是基本且通則的處理而已
因應不同的曲子可能會需要不同的細部處理
當然,也可以參考其他人是怎麼做的
如果有開始動手混音,就會越來越聽得出來其他混音師都在做些什麼

PAN以及其他處理
所謂的PAN就是左右聲道的移位
你可以把某一些地方的人聲移到左邊或是右邊
又或者是讓它左右亂跑
可能會有些地方做這樣的處理會有不錯的效果
比方說我錄的サイバーサンダーサイダー
一開始就用了動態EQ以及PAN左到右
另外也有可以將你的聲音拉寬或是變窄的特效
把聲音拉寬聽起來就很像聲音跑到耳邊一樣
我很喜歡用這招來把合音跟主音的位置隔開
可以注意聽一下我混音的作品
合音多半聽起來會比主音還要來的「外面」一點
也就是這個原因

音量比例平衡
很重要而且很難!!!
第一是各軌人聲之間的平衡
第二是人聲與音樂之間的平衡
每個部分都要維持良好的音量平衡才會好聽
好消息是,翻唱至少可以不用管樂器之間的音量平衡...

各軌人聲之間的平衡其實自己聽了喜歡就好
注意一下合音不要蓋掉主音即可
至於人聲與音樂的平衡
先將音樂那個軌道的音量設定為-6dB左右
以此為基準來調整人聲的大小
這是因為我們不希望在這個階段就讓音量爆表
所以必須留點音量的空間來做調整
當然,-6dB這個數值並不是死的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調整這個值

雖說平衡很難抓,但是身為NICO歌手
其實有很簡單的一個方法:
參考你覺得好聽的那一個版本!

無論調任何東西都可以參考你覺得好聽的版本
但也不能過度依賴喔
只能參考,而不要每次都完全照抄
建立起自己混音的sense跟喜好也是很重要的喔

MIX最後的確認
在前面把該調整的音量都給調整了
該加的特效也都加上去了
該平衡的也都平衡了的話
MIX的工作到這邊就可以說是告一段落

如果可以的話,不要急著進行下一步
先停在這邊多聽幾次
可能聽個一兩天甚至更久
確定都沒有問題了再繼續接下來的作業

Mix結束後的音檔應該會是-6dB的音樂加上你的人聲
而且沒有任何一個地方音量有爆掉
這樣子Mix就是完成了
只要把全部的音檔合成輸出成一個WAV
就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了

好像很久沒出現的Little Traveler
大概就是做了上述的那些事情啦!

Mastering
Mix完成之後還沒有結束喔!
在下一個步驟我們需要做的是Mastering

自學混音的人應該都會有一樣的困惑:
伴奏檔本來音量就是滿的
要在上面加上人聲又要讓伴奏檔維持是滿的
怎麼可能不爆音量?
雖說前面有提過伴奏檔挖洞,但音量並不會因此就不爆
其實把音量放大又不爆
就是Mastering這個步驟在做的事情

所謂的Mastering,是指曲子最後完成所做的各種處理
再講得更簡略一點
Mastering就是讓曲子能聽起來更加大聲、肥厚、好聽
這跟之前伴奏檔中提到的Mastering意思不太一樣

通常Mastering跟Mixing應該是要分別由兩個人來完成的
這是因為如果通通都由同一個人來弄
可能會有一些怎麼樣都聽不出來的盲點存在
所以如果有認識的人會Mastering,可以請他幫忙
但是就如同混音篇一開始所提的
搞不好都找不到人幫忙Mix了
還遑論找人幫忙處理Mastering呢?
所以找不到人就還是自己動手試試看吧!

醜話先說在前面
Mastering我非常不懂
所以我沒有辦法像Mix教學一樣
一個個講解說應該要做什麼
我想我就貼個教學影片結束這回合
影片一開始就有Mastering處理前後的示範
可以聽到音樂明顯的大聲而且肥厚了很多
一首曲子的魄力就是要靠Mastering發揮出來

而這個影片的說明文裡面
有詳細的列出了他所用到的各種VST
有的可以微妙的增加一些厚度
有的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內增加音量
並且防止音量超過的部分產生爆音,都是很實用的VST
如果沒有這些VST,就只能用一些動態特效來加油了
記得前面的Compressor的圖形嗎?
可以試著調調看各種參數來放大音樂並且避免爆音
整體曲子聽起來EQ或是空間有什麼可以補強的話
也是在這邊做最後的處理!

這部分因為我真的是剛開始接觸的門外漢,就不誤人子弟亂教了
總之還是一樣的原則,拿你喜歡的版本來參考並且學習就對了

Mix結束時音檔是維持-6dB的虛弱聲音
Mastering結束之後就應該會是一首滿滿又有魄力的歌曲了!
而所有的混音,也會在這裡真正的結束
也就是說翻唱作品在這裡就完成了

最後一個Little Traveler!
好啦我知道可能聽不太出來Mastering到底有什麼差
這是因為我挑了個爛例子加上我不太會...Orz

接下來就要進入到影片的部分囉!
← 6. 混音 (中)
8. 高畫質影片檔製作 →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