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唱投稿攻略 混音 (上)
在這個章節,我會稍微介紹一下混音的概念
以及我們混一首翻唱歌曲所會做的事情大概有哪些
中間還會稍微歪去講一點點小樂理
但是我不會介紹軟體的操作方式
因為每個軟體差別太大了
這部份請自己另外做功課
找尋自己喜歡的混音軟體以及操作教學
而下面會提到的名詞都只是概念上的名詞
不見得是軟體中效果的名詞
至於各軟體怎麼去做到那些概念
也請去找其他相關的教學
選擇軟體有一點很重要
一定要有多音軌的功能
絕對、必須要、不能沒有
比方說免費軟體的GoldWave就沒有
這種軟體就不適合拿來混音
另外,強烈建議不要使用任何中文介面的軟體
因為這些混音名詞並沒有很統一的翻譯
而且這些翻譯差異很大,很難直覺聯想
如果用中文介面的軟體
你可能會完全找不到你想要的功能
所以就像唱V家曲最好學日文一樣
混音還是乖乖的學一點英文吧
但我在這邊提到英文名詞還是會寫上翻譯作為參考
所謂的混音是什麼呢?混音的原文是Mix
看字面意思就知道,Mix就是把所有東西混合在一起
但,混音的重點就在於通通混起來還要混的好聽
這就需要各種知識和Sense
何謂DAW?何謂VST?
我們先學點基本名詞的知識
所謂的DAW就是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也就是你用來處理音樂的一切設備,包含你的電腦硬軟體
統稱為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所以我們之前很簡單稱呼的錄音軟體、混音軟體
其實有更簡單的說法,就是DAW軟體
而VST通常就是指DAW軟體的插件
其實就類似photoshop可以加插件進去一樣
DAW軟體也有各種VST,用以擴充特效以及功能
如果有不足的,比方說電音中人聲音階一格一格的特效
或是機器人一樣的聲音等等等等...
原本的DAW軟體做不到也可以另外找VST來做
或者有些VST可能功能跟DAW軟體內重複
但出來的聲音會不太一樣
簡單的說,DAW軟體就像是一台智慧型手機
VST就像是各種幫你擴充手機功能的APP
如果你在這份教學裡面有遇到任何功能
是你在軟體裡面找不到的
而你的軟體又有支援VST的話
就可以去找其他VST加入這個軟體來做到你想要的功能
人聲混音的基本流程
我們要做的混音其實相對來說是很簡單的
只是把完整的伴奏跟人聲合在一起
所以我們大多數的心力都是專注在人聲上面
處理人聲的最基本會做的事情如下:
視歌曲而定可能會需要其他更多的效果
不過這些基本上是跑不掉的
而且,任何的處理都是有順序性的
如果調動順序,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為了做示範,這邊錄了一段Little Traveler的主歌
這是還保持處...我是說未經處理過的音檔
注意喔,因為還沒處理過,大小聲差異很大
還請不要把喇叭開的太大聲
以及我們混一首翻唱歌曲所會做的事情大概有哪些
中間還會稍微歪去講一點點小樂理
但是我不會介紹軟體的操作方式
因為每個軟體差別太大了
這部份請自己另外做功課
找尋自己喜歡的混音軟體以及操作教學
而下面會提到的名詞都只是概念上的名詞
不見得是軟體中效果的名詞
至於各軟體怎麼去做到那些概念
也請去找其他相關的教學
選擇軟體有一點很重要
一定要有多音軌的功能
絕對、必須要、不能沒有
比方說免費軟體的GoldWave就沒有
這種軟體就不適合拿來混音
另外,強烈建議不要使用任何中文介面的軟體
因為這些混音名詞並沒有很統一的翻譯
而且這些翻譯差異很大,很難直覺聯想
如果用中文介面的軟體
你可能會完全找不到你想要的功能
所以就像唱V家曲最好學日文一樣
混音還是乖乖的學一點英文吧
但我在這邊提到英文名詞還是會寫上翻譯作為參考
所謂的混音是什麼呢?混音的原文是Mix
看字面意思就知道,Mix就是把所有東西混合在一起
但,混音的重點就在於通通混起來還要混的好聽
這就需要各種知識和Sense
何謂DAW?何謂VST?
我們先學點基本名詞的知識
所謂的DAW就是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也就是你用來處理音樂的一切設備,包含你的電腦硬軟體
統稱為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所以我們之前很簡單稱呼的錄音軟體、混音軟體
其實有更簡單的說法,就是DAW軟體
而VST通常就是指DAW軟體的插件
其實就類似photoshop可以加插件進去一樣
DAW軟體也有各種VST,用以擴充特效以及功能
如果有不足的,比方說電音中人聲音階一格一格的特效
或是機器人一樣的聲音等等等等...
原本的DAW軟體做不到也可以另外找VST來做
或者有些VST可能功能跟DAW軟體內重複
但出來的聲音會不太一樣
簡單的說,DAW軟體就像是一台智慧型手機
VST就像是各種幫你擴充手機功能的APP
如果你在這份教學裡面有遇到任何功能
是你在軟體裡面找不到的
而你的軟體又有支援VST的話
就可以去找其他VST加入這個軟體來做到你想要的功能
人聲混音的基本流程
我們要做的混音其實相對來說是很簡單的
只是把完整的伴奏跟人聲合在一起
所以我們大多數的心力都是專注在人聲上面
處理人聲的最基本會做的事情如下:
- Normalize (標準化)
- Noise Reduction (去噪)
- High-pass Filter (高通濾波)
- Pitch Correction (修走音)
- Equalizer (等化器)
- Compressor (壓縮)
- Reverb (混響)、Delay (延遲)、Echo (迴聲)
視歌曲而定可能會需要其他更多的效果
不過這些基本上是跑不掉的
而且,任何的處理都是有順序性的
如果調動順序,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為了做示範,這邊錄了一段Little Traveler的主歌
這是還保持處...我是說未經處理過的音檔
注意喔,因為還沒處理過,大小聲差異很大
還請不要把喇叭開的太大聲
這好像還是我第一次公開丟出來什麼都沒修過的人聲
真羞恥 XDDD
Normalize
Normailze的用意和設定非常簡單
裡面的參數也只有一項:音量為幾dB (也有可能是幾%)
當你對一段聲音Normalize,就會去找那段聲音最大聲的地方
然後看那個地方與你設定的標準化數值差多少
就會整體一起調整到那個音量
比方說,如果你設定Normalize到-1dB
那段聲音最大聲是-5dB
那麼這段聲音就會整體放大4dB
為什麼要做標準化呢?
我們在上一個章節說過
錄音可以太小聲,但是千萬不要爆音
這個原則還是一樣的
不過小聲也是得想辦法調大聲吧!
Normalize就是調整音量的第一步
尤其當你混多人合唱作品時
每個人的設備不同,錄出來的音量也不一樣
Normalize就是把大家聲音都調整到一樣基準的手段
通常為了避免後續處理導致爆音
我會調到-1dB~-3dB之間
剛剛的音檔經過Normalize之後
真羞恥 XDDD
Normalize
Normailze的用意和設定非常簡單
裡面的參數也只有一項:音量為幾dB (也有可能是幾%)
當你對一段聲音Normalize,就會去找那段聲音最大聲的地方
然後看那個地方與你設定的標準化數值差多少
就會整體一起調整到那個音量
比方說,如果你設定Normalize到-1dB
那段聲音最大聲是-5dB
那麼這段聲音就會整體放大4dB
為什麼要做標準化呢?
我們在上一個章節說過
錄音可以太小聲,但是千萬不要爆音
這個原則還是一樣的
不過小聲也是得想辦法調大聲吧!
Normalize就是調整音量的第一步
尤其當你混多人合唱作品時
每個人的設備不同,錄出來的音量也不一樣
Normalize就是把大家聲音都調整到一樣基準的手段
通常為了避免後續處理導致爆音
我會調到-1dB~-3dB之間
剛剛的音檔經過Normalize之後
其實就只是變大聲而已啦
Noise Reduction
只要是錄音一定會有底噪
所謂的底噪就是當你環境裡面完全安靜時
錄音會錄下來的那種沙沙聲
很好的設備錄音下來的底噪是很安靜的
反之,很差的設備錄音下來的底噪就會非常大聲
而去噪是一個破壞性的處理
想像你在下雪的時候拍了一張照
但你卻想要把相片裡面的雪花給去掉
雪下得很大的話,結果一定是會比較糟糕的
去噪就是這麼一回事
如果底噪很大,那去噪之後的人聲音質就會變得很差
底噪很小的話,就幾乎不受影響
這也是升級器材價值之一
看敘述很沒感覺,就讓各位聽聽設備底噪的差距可以大到多誇張
這個是我現在的設備所錄出來的底噪 (設備清單請見網誌中的FAQ)
Noise Reduction
只要是錄音一定會有底噪
所謂的底噪就是當你環境裡面完全安靜時
錄音會錄下來的那種沙沙聲
很好的設備錄音下來的底噪是很安靜的
反之,很差的設備錄音下來的底噪就會非常大聲
而去噪是一個破壞性的處理
想像你在下雪的時候拍了一張照
但你卻想要把相片裡面的雪花給去掉
雪下得很大的話,結果一定是會比較糟糕的
去噪就是這麼一回事
如果底噪很大,那去噪之後的人聲音質就會變得很差
底噪很小的話,就幾乎不受影響
這也是升級器材價值之一
看敘述很沒感覺,就讓各位聽聽設備底噪的差距可以大到多誇張
這個是我現在的設備所錄出來的底噪 (設備清單請見網誌中的FAQ)
如何,聽的出來底噪到底是什麼了嗎?
什麼?你說什麼聲音都聽不到?
那就對了A________A
再來這個是用筆電內建麥克風錄出來的底噪
什麼?你說什麼聲音都聽不到?
那就對了A________A
再來這個是用筆電內建麥克風錄出來的底噪
聽了這兩個的差別應該不會有人再問我
「如果不買設備可以錄音嗎?」這種問題了吧
當然再爛的設備都能錄音,但就是有很殘酷的差距
去底噪分兩個步驟
一開始要針對底噪來取樣
先框一段純粹的底噪,沒有任何額外聲音的部份
讓你的軟體認識底噪長什麼樣子
接著把全部的音檔給框起來完成去底噪
你也可以調整去噪的程度
去噪的越用力, 音質就被破壞的越大
但去噪的程度不夠高的話,就會聽到很明顯的沙沙聲
如果你的底噪很大聲,就得好好斟酌一下去噪的程度
因為去噪需要先取樣的原因
如果你要委託別人Mix的時候
也千萬不要把你的錄音檔中
人聲前後的空白部分給刪光光交給Mix師
如果你這麼做,Mix師就會取不到底噪範本
這麼一來去噪就會難以進行
所以就算是什麼聲音都沒錄到的部分
也要好好的留著才行喔!
不過也有DAW去噪不需要取樣,軟體差異
設備夠好、聲音夠乾淨的話其實也根本不用做這個步驟
另外,去完底噪之後 也記得把歌聲前後的雜七雜八的聲音給直接刪掉
比方說調整姿勢的衣服摩擦聲、點滑鼠的聲音等等
經過Noize Reduction處理後
「如果不買設備可以錄音嗎?」這種問題了吧
當然再爛的設備都能錄音,但就是有很殘酷的差距
去底噪分兩個步驟
一開始要針對底噪來取樣
先框一段純粹的底噪,沒有任何額外聲音的部份
讓你的軟體認識底噪長什麼樣子
接著把全部的音檔給框起來完成去底噪
你也可以調整去噪的程度
去噪的越用力, 音質就被破壞的越大
但去噪的程度不夠高的話,就會聽到很明顯的沙沙聲
如果你的底噪很大聲,就得好好斟酌一下去噪的程度
因為去噪需要先取樣的原因
如果你要委託別人Mix的時候
也千萬不要把你的錄音檔中
人聲前後的空白部分給刪光光交給Mix師
如果你這麼做,Mix師就會取不到底噪範本
這麼一來去噪就會難以進行
所以就算是什麼聲音都沒錄到的部分
也要好好的留著才行喔!
不過也有DAW去噪不需要取樣,軟體差異
設備夠好、聲音夠乾淨的話其實也根本不用做這個步驟
另外,去完底噪之後 也記得把歌聲前後的雜七雜八的聲音給直接刪掉
比方說調整姿勢的衣服摩擦聲、點滑鼠的聲音等等
經過Noize Reduction處理後
不過因為我的設備沒什麼底噪
所以也應該沒什麼明顯的差別吧
High-pass Filter
Hz就是赫茲,是頻率的單位
數字越低就是低頻,代表越低音
數字越高就是高頻,代表越高音
比方說A4 (C大調裡面的中音La)這個音高就是440Hz
雖然我們唱歌會有音高
但其實人的聲音會由各種頻率的聲音組合而成
而不是我唱一個A4的音,就只會發出440Hz的聲音
而大約100Hz附近以下的低頻
是幾乎沒有人聲的成分,但是可能會有各種嗡嗡聲
這些聲音平常可能聽不出來
但是隨著你的人聲混音過程,可能會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
結果聽起來就是不太舒服,你也不知道為什麼
尤其是多人合唱、或是多部合聲很多音軌疊起來的時候
每個音軌都有那些低頻的聲音,加總的影響會很可怕
如果要明顯一點的例子,可以試著錄一個「ㄆ」的聲音
要ㄆ的用力一點,有防噴罩的話也請拿掉再錄
我們就是要錄到噴麥的聲音
除了「ㄆ」的聲音外,還伴隨著嗡嗡的聲音跟其他雜音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低頻音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會希望在每個人聲錄音檔
都把這樣潛在危機的低頻給砍掉
砍掉低於某個低頻以下的所有頻率
但是不要砍到人聲,不要影響音質
但這就是因人而異了
每個人的聲音成分不一樣
通常比較安全的話80Hz以下應該都砍不到人聲
低音比較厚重的男生可能可以從這砍起
如果是比較高音的女生,就可以多砍一點
可能到150Hz都還OK
這個部分可以自己實驗
看看自己的聲音砍到哪個頻率都還聽不出差異
就砍到那裏就好
再來就是Little Traveler經過這個步驟之後...
所以也應該沒什麼明顯的差別吧
High-pass Filter
Hz就是赫茲,是頻率的單位
數字越低就是低頻,代表越低音
數字越高就是高頻,代表越高音
比方說A4 (C大調裡面的中音La)這個音高就是440Hz
雖然我們唱歌會有音高
但其實人的聲音會由各種頻率的聲音組合而成
而不是我唱一個A4的音,就只會發出440Hz的聲音
而大約100Hz附近以下的低頻
是幾乎沒有人聲的成分,但是可能會有各種嗡嗡聲
這些聲音平常可能聽不出來
但是隨著你的人聲混音過程,可能會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
結果聽起來就是不太舒服,你也不知道為什麼
尤其是多人合唱、或是多部合聲很多音軌疊起來的時候
每個音軌都有那些低頻的聲音,加總的影響會很可怕
如果要明顯一點的例子,可以試著錄一個「ㄆ」的聲音
要ㄆ的用力一點,有防噴罩的話也請拿掉再錄
我們就是要錄到噴麥的聲音
除了「ㄆ」的聲音外,還伴隨著嗡嗡的聲音跟其他雜音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低頻音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會希望在每個人聲錄音檔
都把這樣潛在危機的低頻給砍掉
砍掉低於某個低頻以下的所有頻率
但是不要砍到人聲,不要影響音質
但這就是因人而異了
每個人的聲音成分不一樣
通常比較安全的話80Hz以下應該都砍不到人聲
低音比較厚重的男生可能可以從這砍起
如果是比較高音的女生,就可以多砍一點
可能到150Hz都還OK
這個部分可以自己實驗
看看自己的聲音砍到哪個頻率都還聽不出差異
就砍到那裏就好
再來就是Little Traveler經過這個步驟之後...
應該還是聽不出什麼明顯差異啦
Pitch Correction
修走音超級重要 (火山吐槽:你怎麼不說唱準超級重要)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要完全唱準其實是有相當的難度
走個半音,或是半音以下的些許走音是常有的事情
但這些走音都會大幅影響聽起來的感受
不過修走音就像是開Photoshop修Cos照,尺度要拿捏好
修得太誇張就會像一張二次元人的Cos照一樣
臉都變平的,一點也不好看
修走音的一個重要的依據是
你必須先讓軟體知道什麼叫走音
所以在講修走音之前,我們必須先上點很淺很淺的樂理課
真的超淺,淺到比天譴還淺
為了不要讓篇幅突破天際也簡略了不少東西沒講
儘管如此還是很長...
混音課外必備小知識之超基礎樂理
先強調一下,我為了解釋方便
以及讓完全不懂的人比較好進入狀況
省略了很多有的沒的,也有些東西不盡然正確
比方說半音的唱名我就完全不提
還有下面會提到小調唱名就有不同說法
不過我要為了節省篇幅所以挑好講的方式來講
先從大家都知道的東西開始
Do Re Mi Fa So La Si(Ti) Do
這些叫做唱名,就算你不知道這叫唱名
也應該聽過Do Re Mi,學校音樂課都有教,不是小魔女
沒聽過的話可能代表你音樂課都在聊天打屁
你音樂老師在你後面,他非常火
可以先去唱一下三八阿花吹喇叭,Do So La Si 花
總之先看一下鋼琴琴鍵
Pitch Correction
修走音超級重要 (火山吐槽:你怎麼不說唱準超級重要)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要完全唱準其實是有相當的難度
走個半音,或是半音以下的些許走音是常有的事情
但這些走音都會大幅影響聽起來的感受
不過修走音就像是開Photoshop修Cos照,尺度要拿捏好
修得太誇張就會像一張二次元人的Cos照一樣
臉都變平的,一點也不好看
修走音的一個重要的依據是
你必須先讓軟體知道什麼叫走音
所以在講修走音之前,我們必須先上點很淺很淺的樂理課
真的超淺,淺到比天譴還淺
為了不要讓篇幅突破天際也簡略了不少東西沒講
儘管如此還是很長...
混音課外必備小知識之超基礎樂理
先強調一下,我為了解釋方便
以及讓完全不懂的人比較好進入狀況
省略了很多有的沒的,也有些東西不盡然正確
比方說半音的唱名我就完全不提
還有下面會提到小調唱名就有不同說法
不過我要為了節省篇幅所以挑好講的方式來講
先從大家都知道的東西開始
Do Re Mi Fa So La Si(Ti) Do
這些叫做唱名,就算你不知道這叫唱名
也應該聽過Do Re Mi,學校音樂課都有教,不是小魔女
沒聽過的話可能代表你音樂課都在聊天打屁
你音樂老師在你後面,他非常火
可以先去唱一下三八阿花吹喇叭,Do So La Si 花
總之先看一下鋼琴琴鍵
我們看到黑白相間的琴鍵,每個琴鍵代表一個音高
黑鍵算是在兩個白鍵中間的音
只要是兩個相鄰的音就是差半音,包含黑鍵
記得在唱歌篇提到的Key嗎?
那時提到的半音就是這個意思
而如果兩個鍵中間隔了一個鍵就是差全音
或者也能說是差兩個半音
這邊所說的半音跟全音是相隔距離的概念
並不是真的有哪個音高叫做半音或是全音
就像是我說桌上的鉛筆跟橡皮擦距離相隔10公分一樣
而有的音樂老師可能會教你
要找Do就先找兩個一組的黑鍵,左邊那個白鍵就是Do
然後從Do往右過去的白鍵就分別是Re Mi Fa So La Si,像這樣
黑鍵算是在兩個白鍵中間的音
只要是兩個相鄰的音就是差半音,包含黑鍵
記得在唱歌篇提到的Key嗎?
那時提到的半音就是這個意思
而如果兩個鍵中間隔了一個鍵就是差全音
或者也能說是差兩個半音
這邊所說的半音跟全音是相隔距離的概念
並不是真的有哪個音高叫做半音或是全音
就像是我說桌上的鉛筆跟橡皮擦距離相隔10公分一樣
而有的音樂老師可能會教你
要找Do就先找兩個一組的黑鍵,左邊那個白鍵就是Do
然後從Do往右過去的白鍵就分別是Re Mi Fa So La Si,像這樣
所以在這張圖裡面,Do跟Re中間就差了一個全音(也能說是兩個半音)
Mi跟Fa中間就只差一個半音
半音跟全音的概念是沒什麼問題
但是關於琴鍵上面的音叫做什麼名字
其實這樣的說法是只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說法
至少我的從小到大的學校音樂老師都這樣教
(當然也有可能是我音樂課在睡覺...)
這樣教是因為這樣講起來會簡單很多
但不盡然是這樣
更完整的說法是:剛剛說是Do的那個鍵叫C,只有在C調的情形下為Do
然後C往右邊過去依序是C D E F G A B
Mi跟Fa中間就只差一個半音
半音跟全音的概念是沒什麼問題
但是關於琴鍵上面的音叫做什麼名字
其實這樣的說法是只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說法
至少我的從小到大的學校音樂老師都這樣教
(當然也有可能是我音樂課在睡覺...)
這樣教是因為這樣講起來會簡單很多
但不盡然是這樣
更完整的說法是:剛剛說是Do的那個鍵叫C,只有在C調的情形下為Do
然後C往右邊過去依序是C D E F G A B
好,突然聽到繞口令你可能開始想睡覺了
先泡杯咖啡,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會突然冒出一個C
除了Do Re Mi這種唱名以外
還有另一種用來稱呼音高的名稱,叫做音名
也就是上圖說的C D E F G A B
要注意一下G的右邊是A,不是H
H是不好的,不要搞錯喔
再重複一次
音名:C D E F G A B
唱名:Do Re Mi Fa So La Si Do
那麼音名跟唱名差在哪裡呢?
差別在於,那些音名的音高永遠不會變
但是唱名就不一定了
Do這個音有多高,是隨著曲調變化的
而後面的Re Mi Fa...有多高,是隨著曲調去算出來的
也就是說,音名永遠不會變動
但是唱名是跟著曲調去對應到音名上面
如果完全對應Do Re Mi Fa So La Si分別是那些音名
我們就稱這七個音名為這個曲調的音階
而一首歌的主旋律,通常只會用到音階上的音
那麼,什麼是曲調呢?不同的歌會有不同的曲調
我們大家都可能聽過C大調或是A小調這類名詞
這個就是指某一段旋律的曲調,例如:
C大調的意思是:這首歌的Do是C,音階是大調
A小調的意思是:這首歌的Do是A,音階是小調
Do在曲調中的意義就是一個基準點
它是這個曲調中聽起來最安定、最穩的那個音
有老師會說小調基準點是La
不過我為了好解釋一點所以偷懶了
如果要學正確的樂理請記得,小調的時候應該是La
大調跟小調的差別呢,音樂課應該也都有上過
大調聽起來比較開心,就像要吃燒肉吃到飽一樣
小調聽起來比較哀傷,就像半夜看到宵夜圖一樣
比方說最近很紅的紅蓮の弓矢就是首小調歌曲
先泡杯咖啡,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會突然冒出一個C
除了Do Re Mi這種唱名以外
還有另一種用來稱呼音高的名稱,叫做音名
也就是上圖說的C D E F G A B
要注意一下G的右邊是A,不是H
H是不好的,不要搞錯喔
再重複一次
音名:C D E F G A B
唱名:Do Re Mi Fa So La Si Do
那麼音名跟唱名差在哪裡呢?
差別在於,那些音名的音高永遠不會變
但是唱名就不一定了
Do這個音有多高,是隨著曲調變化的
而後面的Re Mi Fa...有多高,是隨著曲調去算出來的
也就是說,音名永遠不會變動
但是唱名是跟著曲調去對應到音名上面
如果完全對應Do Re Mi Fa So La Si分別是那些音名
我們就稱這七個音名為這個曲調的音階
而一首歌的主旋律,通常只會用到音階上的音
那麼,什麼是曲調呢?不同的歌會有不同的曲調
我們大家都可能聽過C大調或是A小調這類名詞
這個就是指某一段旋律的曲調,例如:
C大調的意思是:這首歌的Do是C,音階是大調
A小調的意思是:這首歌的Do是A,音階是小調
Do在曲調中的意義就是一個基準點
它是這個曲調中聽起來最安定、最穩的那個音
有老師會說小調基準點是La
不過我為了好解釋一點所以偷懶了
如果要學正確的樂理請記得,小調的時候應該是La
大調跟小調的差別呢,音樂課應該也都有上過
大調聽起來比較開心,就像要吃燒肉吃到飽一樣
小調聽起來比較哀傷,就像半夜看到宵夜圖一樣
比方說最近很紅的紅蓮の弓矢就是首小調歌曲
但コニー(KONI)這位歌手唱的大家去野餐版就示範了
如果把它變成大調會發生什麼事情
如果把它變成大調會發生什麼事情
雖然編曲的改變也有很大的影響
但光聽主旋律,還是可以感受到大小調的差異吧?
我們剛剛有提到,唱名是跟著曲調去對應到音名上的
怎麼對應呢?第一個Do是最簡單的
C調的Do就是C、A調的Do就是A
Do是什麼音,那個曲調就會被稱為什麼調
那後面唱名怎麼對應呢,有這樣的口訣
大調→全全半全全全半
小調→全半全全半全全
這口訣的意義是每個唱名之間的距離
先看大調的全全半全全全半,意思就是說
Do跟Re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Re跟Mi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Mi跟Fa之間的距離是半音
Fa跟So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So跟La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La跟Si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Si跟Do之間的距離是半音
如果還是不太懂這個全什麼半什麼的在幹嘛
你可以想像你在玩大富翁,每個黑白鍵通通都算一格
從Do的那個音開始出發往右走
是全就往右走兩步,是半就往右走一步
所以全全半全全全半的意思就是
走兩步、走兩步、走一步、走兩步、走兩步、走兩步、走一步
走完七次之後你就可以回到家
是七次不是七天,不然話題就不一樣了
舉例子來看看應該就會懂了
先從最簡單的C大調來看,所以Do就是C
從C往上走一個全音會走到D,所以Re就是D
從D往上走一個全音會走到E,所以Mi就是E
從E往上走一個半音會走到F,所以Fa就是F
依此類推,把全全半全全全半給走完,就會長這樣
但光聽主旋律,還是可以感受到大小調的差異吧?
我們剛剛有提到,唱名是跟著曲調去對應到音名上的
怎麼對應呢?第一個Do是最簡單的
C調的Do就是C、A調的Do就是A
Do是什麼音,那個曲調就會被稱為什麼調
那後面唱名怎麼對應呢,有這樣的口訣
大調→全全半全全全半
小調→全半全全半全全
這口訣的意義是每個唱名之間的距離
先看大調的全全半全全全半,意思就是說
Do跟Re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Re跟Mi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Mi跟Fa之間的距離是半音
Fa跟So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So跟La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La跟Si之間的距離是全音
Si跟Do之間的距離是半音
如果還是不太懂這個全什麼半什麼的在幹嘛
你可以想像你在玩大富翁,每個黑白鍵通通都算一格
從Do的那個音開始出發往右走
是全就往右走兩步,是半就往右走一步
所以全全半全全全半的意思就是
走兩步、走兩步、走一步、走兩步、走兩步、走兩步、走一步
走完七次之後你就可以回到家
是七次不是七天,不然話題就不一樣了
舉例子來看看應該就會懂了
先從最簡單的C大調來看,所以Do就是C
從C往上走一個全音會走到D,所以Re就是D
從D往上走一個全音會走到E,所以Mi就是E
從E往上走一個半音會走到F,所以Fa就是F
依此類推,把全全半全全全半給走完,就會長這樣
所以C大調的音階就是C D E F G A B 這七個音
這邊先休息一下,運氣很好C大調都是白鍵
但接下來就沒這麼簡單了,搞不好會走到黑鍵上面
畢竟人生黑白無常,所以我們得介紹一下黑鍵
黑鍵叫做升降音
比方說C和D中間那個鍵
是C升了一點點可是又沒到D
也可以說是D降了一點點又沒到C
所以我們稱它叫做升C或是降D,都對
寫成記號的話會變成C#或是Db
升記號就是#,降記號就是b
補完一下琴鍵圖就會變成這樣
這邊先休息一下,運氣很好C大調都是白鍵
但接下來就沒這麼簡單了,搞不好會走到黑鍵上面
畢竟人生黑白無常,所以我們得介紹一下黑鍵
黑鍵叫做升降音
比方說C和D中間那個鍵
是C升了一點點可是又沒到D
也可以說是D降了一點點又沒到C
所以我們稱它叫做升C或是降D,都對
寫成記號的話會變成C#或是Db
升記號就是#,降記號就是b
補完一下琴鍵圖就會變成這樣
認識了完了黑鍵,我們現在可以來試試看別的了
剛剛看了C大調,那如果是C小調呢?
Do同樣是C,但我們這次改走小調的全半全全半全全
從C往上走一個全音會走到D,所以Re就是D
從D往上走一個半音會走到Eb,所以Mi就是Eb
從Eb往上走一個全音會走到F,所以Fa就是F
依此類推,最後的結果是這樣↓
剛剛看了C大調,那如果是C小調呢?
Do同樣是C,但我們這次改走小調的全半全全半全全
從C往上走一個全音會走到D,所以Re就是D
從D往上走一個半音會走到Eb,所以Mi就是Eb
從Eb往上走一個全音會走到F,所以Fa就是F
依此類推,最後的結果是這樣↓
所以C小調的音階就是C D Eb F G Ab Bb
像我們之前提到的改Key
如果C小調升1Key,就是Do升一個半音變成C#小調
如果C大調降3Key,就是Do降三個半音變成A大調
接著就把原本的音階對應到新的音階去就行了
不過呢,不是所有歌都會照著音階乖乖跑的
也有些歌曲會故意在主旋律放一些音階之外的音
這種音階外的音聽起來會有種卡一半的吊胃口感
比方說WAVE這首歌
一直聽到第一段主歌的最後一個音
也就是0:39的「DA-」
那個音就不在曲調的音階上面
很明顯地聽得出這個音不太一樣對吧?
如果你感覺夠靈敏,應該也會發現
副歌裡面同樣也有幾個音聽起來很卡一半
沒錯,那幾個音同樣的也不在音階內
另外,也有些歌會在進行中突然改變曲調
這時候音階也會改變,這個我們稱作轉調
所以一首歌不見得只有一種曲調,可能有兩個或更多
轉調很容易聽得出來,只要覺得歌曲突然間氣氛改變了
唱起來的感覺不太一樣了,那八成就是轉調的橋段了
例如二次元ドリームフィーバー (二次元Dream Fever)這首曲子
在1:05進副歌時就有轉調,副歌與主歌的曲調不同
也就是0:39的「DA-」
那個音就不在曲調的音階上面
很明顯地聽得出這個音不太一樣對吧?
如果你感覺夠靈敏,應該也會發現
副歌裡面同樣也有幾個音聽起來很卡一半
沒錯,那幾個音同樣的也不在音階內
另外,也有些歌會在進行中突然改變曲調
這時候音階也會改變,這個我們稱作轉調
所以一首歌不見得只有一種曲調,可能有兩個或更多
轉調很容易聽得出來,只要覺得歌曲突然間氣氛改變了
唱起來的感覺不太一樣了,那八成就是轉調的橋段了
例如二次元ドリームフィーバー (二次元Dream Fever)這首曲子
在1:05進副歌時就有轉調,副歌與主歌的曲調不同
或者也可以聽ハッピーシンセサイザ (Happy Synthesizer)
最後一次副歌也有轉調,你可以明顯地聽出來比前面的副歌還高
最後一次副歌也有轉調,你可以明顯地聽出來比前面的副歌還高
好,差不多該睡醒囉
為什麼要講這一堆基本樂理呢
裡面有提到,主旋律通常不會用到音階以外的音
所以我們應該可以假設,只要我唱到了音階外的音
那應該就是一個明顯的走音
修走音這個動作,就是把歪到音階之外的音拉回到音階上
假設這首歌是C小調,我卻唱了一個有點接近E的音
他既不是Mi (Eb)也不是Fa (F),而是在中間
那看起來就很像是走音了
於是軟體就會看他到底是比較接近Mi還是比較接近Fa
如果偏低,他就會把它拉成Mi;偏高就會拉成Fa
這樣拉一拉之後這世界看起來就會非常的和平
也不會有人因為唱歌走音而上街抗議
至少...走半音之內不用抗議
走太多的話還請重錄,後製不是萬能的
不過,修的要注意那種本來就不在音階上的音
還有曲子轉調的話曲調也會變這兩件事情
我們剛剛一直都說主旋律,那合音呢?
合音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都會在音階上的
所以你也可以利用上面的樂理觀念來把合音抓得更準確
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會出現一些例外
不過要講就太複雜了,身為一個樂理白癡的我還沒弄懂
所以我只能說有時候會有例外,大家要注意
只要覺得聽起來怪怪的就絕對是有什麼問題
可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的問題來了
要怎麼知道這首曲子,或者是這個段落的曲調是什麼?
如果沒辦法知道這件事,上面的知識通通都是白搭
抓出樂曲的曲調
首先你需要一把有調好音的樂器
沒有樂器的話,用隨便一種可以彈出音的工具都可以
只要音是準的就好了,比方說像是這個Flash鋼琴
或是智慧型手機裡面也有各種免費的樂器App可以用
一切開始之前有一個必備的技能
當你唱一個音出來,一開始不知道你唱了哪個音沒關係
但是你要能夠透過樂器慢慢找,找到你唱的那個音高
這樣就能夠知道你剛剛唱的音高是多高了
如果這點也做不到的話下面說的通通都能跳過了
重點就是仔細的比較一下自己唱的音
跟樂器出來的音哪個比較高
然後再慢慢地找樂器上其他的音,直到找到正確的音
我們剛說過Do是曲調的基準點
所以我們只要找到Do是哪個音
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是哪個調了
通常大多數歌曲的主旋律
在最後結束的那個音就是Do
因為這樣才會給聽眾帶來穩定的完美結局感
如果你覺得最後結束的那個音有點吊胃口,那就不會是Do
還是舉個例子比較快吧
就拿剛剛提到的WAVE來說吧
為什麼要講這一堆基本樂理呢
裡面有提到,主旋律通常不會用到音階以外的音
所以我們應該可以假設,只要我唱到了音階外的音
那應該就是一個明顯的走音
修走音這個動作,就是把歪到音階之外的音拉回到音階上
假設這首歌是C小調,我卻唱了一個有點接近E的音
他既不是Mi (Eb)也不是Fa (F),而是在中間
那看起來就很像是走音了
於是軟體就會看他到底是比較接近Mi還是比較接近Fa
如果偏低,他就會把它拉成Mi;偏高就會拉成Fa
這樣拉一拉之後這世界看起來就會非常的和平
也不會有人因為唱歌走音而上街抗議
至少...走半音之內不用抗議
走太多的話還請重錄,後製不是萬能的
不過,修的要注意那種本來就不在音階上的音
還有曲子轉調的話曲調也會變這兩件事情
我們剛剛一直都說主旋律,那合音呢?
合音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都會在音階上的
所以你也可以利用上面的樂理觀念來把合音抓得更準確
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會出現一些例外
不過要講就太複雜了,身為一個樂理白癡的我還沒弄懂
所以我只能說有時候會有例外,大家要注意
只要覺得聽起來怪怪的就絕對是有什麼問題
可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的問題來了
要怎麼知道這首曲子,或者是這個段落的曲調是什麼?
如果沒辦法知道這件事,上面的知識通通都是白搭
抓出樂曲的曲調
首先你需要一把有調好音的樂器
沒有樂器的話,用隨便一種可以彈出音的工具都可以
只要音是準的就好了,比方說像是這個Flash鋼琴
或是智慧型手機裡面也有各種免費的樂器App可以用
一切開始之前有一個必備的技能
當你唱一個音出來,一開始不知道你唱了哪個音沒關係
但是你要能夠透過樂器慢慢找,找到你唱的那個音高
這樣就能夠知道你剛剛唱的音高是多高了
如果這點也做不到的話下面說的通通都能跳過了
重點就是仔細的比較一下自己唱的音
跟樂器出來的音哪個比較高
然後再慢慢地找樂器上其他的音,直到找到正確的音
我們剛說過Do是曲調的基準點
所以我們只要找到Do是哪個音
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是哪個調了
通常大多數歌曲的主旋律
在最後結束的那個音就是Do
因為這樣才會給聽眾帶來穩定的完美結局感
如果你覺得最後結束的那個音有點吊胃口,那就不會是Do
還是舉個例子比較快吧
就拿剛剛提到的WAVE來說吧
前面有說過通常最後收尾的音會是Do
我們馬上就來驗證看看
副歌的最後一句也就是1:09的「世界は」(SEKAI WA)
那個WA的音高聽起來還滿穩的對吧?
你可以試試看這個地方改唱別的音
馬上就會有滿滿的焦慮感
好像歌曲還沒唱完一樣,覺得怪怪的
沒錯,這個音就是Do
既然已經知道Do就是E了,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首歌是E調
有時候不見得Do一定是最後一個音
但是Do一定有其他音所沒有的完美結束感
這部份真的只能靠自己的耳朵
練習幾次應該就能抓到感覺了
至於大調或是小調,只要用感覺的就行了
你覺得這個曲調聽起來很輕鬆愉悅應該就是大調
反之,聽起來有點悲傷,應該就是小調
注意喔,是曲子聽起來的感覺而不是歌詞
因為也會有創作者寫出明明是大調的曲子
卻故意配上虐死人的歌詞來做反差效果
所以一定要以聽起來的感覺來做判斷
不過其實只是二選一嘛
調了之後發現不太對勁換一個就好
比較難的部分還是找到
同樣以WAVE來說明,雖然這首歌編曲很輕快
但是聽起來就是有點蛋蛋的哀傷
沒有這麼清爽的感覺
很明顯的它就是小調的曲子
於是,我們已經抓到了WAVE的曲調了
它是一首E小調的歌曲
所以我們也能馬上列出它的音階是:
E F# G A B C D
而我們在一開始提到WAVE時
有提到主歌最後一個音
如果對一下樂器,會發現那個音是D#
它也的確不在E小調的音階上面
所以難怪聽起來會有卡一半的感覺
至此,你應該已經學會基本的怎麼抓曲調的能力
只要有看懂這篇,你就已經知道了我腦子裏面全部的樂理知識
而有的歌會比較難抓,但多數歌都跟WAVE一樣還滿好懂的
只要多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了!
接著就可以趕快從這個令人想睡覺的樂理課回到混音課了
夢醒時分,回到Pitch Correction
學這麼多背景知識其實就是為了修走音
看看人類為了美化自己到底有多麼不擇手段 (誤)
正常來說修走音功能有兩種
一種是可以設定曲調,然後交給軟體自動修走音
另一種是軟體秀給你看它分析出來的音高圖,由你手動的拉音高
我們剛剛學了這麼多樂理,為的就是第一種
不然如果你是個唱不太準的人,整首歌都這樣手動拉馬上累死
手動修正只要用在細節就好了
大部分還是交給軟體來吧
除了設定曲調以外
有的修走音機制可能也會有另外兩個參數,分別是:
Attack Time這個參數,之後你也會在很多很多的效果裡面看到
它的意思是,經過了多久之後效果才會生效
在修走音的情況下,意思就是它偵測到走音過了多久才會開始修
如果你有養小孩,並且去學校上課了
你的小孩今天放學沒有直接回家
混到了晚上十二點才到家
他跟你說那是因為學校裡有事情要忙,所以沒辦法
好吧,總是會有這種事情的嘛
偶爾這樣沒什麼關係,只要安全就好
如果你就因為這樣跟你的小孩大發脾氣
他可能會覺得很無辜
可是如果兩天、三天、四天都這麼晚回家
你就該開始考慮介入把你家的小孩導回正途了
Attack Time就是這樣的一個概念
因為我們不是初音也不是軟體,不會有人為了我們決鬥
在唱出來的瞬間通常都不會是很準的音
而是唱出來,自己聽到了自己的歌聲之後
才再控制聲帶去修正成準的音
另外在字句之間也會有各種詮釋歌曲用的的轉音
這些雖然都有脫離音階,但實際上不是真的走音
但如果Attack Time太短就會通通被當成走音修正
所以如果把Attack Time設的很短
就會變得非常不自然,就像臉是平的Cos照一樣
另外Sensitivity的概念就更好懂了
也就是判定走音的嚴苛度
到底音準差了多少才算是走音
如果Sensitivity越寬鬆,軟體就會容許你比較大的走音範圍
反之,如果設定的很嚴謹,那麼軟體修出來的音就會超級準
就跟Attack Time一樣
設定的太準反而會很不自然
有很多NICO歌手的作品很好聽
就是因為他們都把音準修得很準、超級準
但是如果你懂了這些再去聽這些作品
肯定會在心中偷笑
Autotune-修走音的極端
上面提到,如果把Attack Time跟Sensitivity調的太極限
音隨時很準的貼在音階上,聽起來就會很不自然
這是不是可以讓你聯想到什麼呢?
例如這首DECO*27自己唱的愛言葉
我們馬上就來驗證看看
副歌的最後一句也就是1:09的「世界は」(SEKAI WA)
那個WA的音高聽起來還滿穩的對吧?
你可以試試看這個地方改唱別的音
馬上就會有滿滿的焦慮感
好像歌曲還沒唱完一樣,覺得怪怪的
沒錯,這個音就是Do
既然已經知道Do就是E了,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首歌是E調
有時候不見得Do一定是最後一個音
但是Do一定有其他音所沒有的完美結束感
這部份真的只能靠自己的耳朵
練習幾次應該就能抓到感覺了
至於大調或是小調,只要用感覺的就行了
你覺得這個曲調聽起來很輕鬆愉悅應該就是大調
反之,聽起來有點悲傷,應該就是小調
注意喔,是曲子聽起來的感覺而不是歌詞
因為也會有創作者寫出明明是大調的曲子
卻故意配上虐死人的歌詞來做反差效果
所以一定要以聽起來的感覺來做判斷
不過其實只是二選一嘛
調了之後發現不太對勁換一個就好
比較難的部分還是找到
同樣以WAVE來說明,雖然這首歌編曲很輕快
但是聽起來就是有點蛋蛋的哀傷
沒有這麼清爽的感覺
很明顯的它就是小調的曲子
於是,我們已經抓到了WAVE的曲調了
它是一首E小調的歌曲
所以我們也能馬上列出它的音階是:
E F# G A B C D
而我們在一開始提到WAVE時
有提到主歌最後一個音
如果對一下樂器,會發現那個音是D#
它也的確不在E小調的音階上面
所以難怪聽起來會有卡一半的感覺
至此,你應該已經學會基本的怎麼抓曲調的能力
只要有看懂這篇,你就已經知道了我腦子裏面全部的樂理知識
而有的歌會比較難抓,但多數歌都跟WAVE一樣還滿好懂的
只要多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了!
接著就可以趕快從這個令人想睡覺的樂理課回到混音課了
夢醒時分,回到Pitch Correction
學這麼多背景知識其實就是為了修走音
看看人類為了美化自己到底有多麼不擇手段 (誤)
正常來說修走音功能有兩種
一種是可以設定曲調,然後交給軟體自動修走音
另一種是軟體秀給你看它分析出來的音高圖,由你手動的拉音高
我們剛剛學了這麼多樂理,為的就是第一種
不然如果你是個唱不太準的人,整首歌都這樣手動拉馬上累死
手動修正只要用在細節就好了
大部分還是交給軟體來吧
除了設定曲調以外
有的修走音機制可能也會有另外兩個參數,分別是:
- Attack Time
- Sensitivity
Attack Time這個參數,之後你也會在很多很多的效果裡面看到
它的意思是,經過了多久之後效果才會生效
在修走音的情況下,意思就是它偵測到走音過了多久才會開始修
如果你有養小孩,並且去學校上課了
你的小孩今天放學沒有直接回家
混到了晚上十二點才到家
他跟你說那是因為學校裡有事情要忙,所以沒辦法
好吧,總是會有這種事情的嘛
偶爾這樣沒什麼關係,只要安全就好
如果你就因為這樣跟你的小孩大發脾氣
他可能會覺得很無辜
可是如果兩天、三天、四天都這麼晚回家
你就該開始考慮介入把你家的小孩導回正途了
Attack Time就是這樣的一個概念
因為我們不是初音也不是軟體,不會有人為了我們決鬥
在唱出來的瞬間通常都不會是很準的音
而是唱出來,自己聽到了自己的歌聲之後
才再控制聲帶去修正成準的音
另外在字句之間也會有各種詮釋歌曲用的的轉音
這些雖然都有脫離音階,但實際上不是真的走音
但如果Attack Time太短就會通通被當成走音修正
所以如果把Attack Time設的很短
就會變得非常不自然,就像臉是平的Cos照一樣
另外Sensitivity的概念就更好懂了
也就是判定走音的嚴苛度
到底音準差了多少才算是走音
如果Sensitivity越寬鬆,軟體就會容許你比較大的走音範圍
反之,如果設定的很嚴謹,那麼軟體修出來的音就會超級準
就跟Attack Time一樣
設定的太準反而會很不自然
有很多NICO歌手的作品很好聽
就是因為他們都把音準修得很準、超級準
但是如果你懂了這些再去聽這些作品
肯定會在心中偷笑
Autotune-修走音的極端
上面提到,如果把Attack Time跟Sensitivity調的太極限
音隨時很準的貼在音階上,聽起來就會很不自然
這是不是可以讓你聯想到什麼呢?
例如這首DECO*27自己唱的愛言葉
沒錯,就是這種音階一格一格的感覺
我們一般會稱之這種處理為Autotune
其實Autotune就是修走音的工具
不見得一定會修成這樣一格一格的
這只是把參數設定到極限的結果
但習慣上提到Autotune通常還是指這種極端的情況
而日文則把這樣一格一格的感覺稱為ケロケロ(KEROKERO)
很多人喜歡在翻唱電音時,將歌聲套上Autotune
因為這樣會讓人聲也聽起來很電很機械
也有人會在抒情曲用,但我個人不太喜歡就是了
Autotune還有一種設定
除了設定曲調以外,你也可以手動設定各個音的開關
比方說,如果你把C這個音給關掉了
那麼Autotune怎麼跑都不會跑去C
就像打地鼠一樣,你把C那個洞給直接封起來
那隻地鼠就會跑到隔壁的洞探頭
近年來美國也很流行這種「幫人家變成唱歌」的改編曲
我們一般會稱之這種處理為Autotune
其實Autotune就是修走音的工具
不見得一定會修成這樣一格一格的
這只是把參數設定到極限的結果
但習慣上提到Autotune通常還是指這種極端的情況
而日文則把這樣一格一格的感覺稱為ケロケロ(KEROKERO)
很多人喜歡在翻唱電音時,將歌聲套上Autotune
因為這樣會讓人聲也聽起來很電很機械
也有人會在抒情曲用,但我個人不太喜歡就是了
Autotune還有一種設定
除了設定曲調以外,你也可以手動設定各個音的開關
比方說,如果你把C這個音給關掉了
那麼Autotune怎麼跑都不會跑去C
就像打地鼠一樣,你把C那個洞給直接封起來
那隻地鼠就會跑到隔壁的洞探頭
近年來美國也很流行這種「幫人家變成唱歌」的改編曲
其實也是利用Autotune做的
你可以直接幫這位仁兄拉出旋律
本來只是講話,處理一下就變成歌曲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歌手錄音跟現場有很大的差距的主因
只要Autotune一下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音變得超準
如果參數調的好也很難察覺出有那裡不自然
可是現場沒有Autotune的時候就悲劇了
為什麼人家稱讚我的歌聲的時候我只能心虛也是這個原因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惜花了超大篇幅去解釋樂理也要講這一段
因為對於絕大多數唱歌不怎麼準的人來說
學會修走音可以對整個錄音作品造成超級無敵大的影響
跟學會怎麼把照片中的粉刺痘痘暗沉修掉一樣重要
但還是要強調一下,不要過度依賴修走音
如果走音走太多最好還是重錄
唱準永遠比修到準來的好聽
這只是事後修補的手段,不應該本末倒置
除非你就是故意要把歌聲的音階弄得很不自然
不然唱準還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算是有點題外話了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
如果要唱電音的話唱準反而更重要
不然Autotune套下去會多一堆雜七雜八的格子
聽起來反而非常令人煩躁
所以在錄電音歌曲的時候
應該要避免一切的轉音
唯一一個目標就是把音給唱準
這樣電起來才好聽
總之,要記住修走音可以讓你的作品好聽很多
但它可不是萬靈藥喔
雖然隔了超長一段不過還是要貼Little Traveler的示範
這是經過修走音之後的音檔
你可以直接幫這位仁兄拉出旋律
本來只是講話,處理一下就變成歌曲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歌手錄音跟現場有很大的差距的主因
只要Autotune一下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音變得超準
如果參數調的好也很難察覺出有那裡不自然
可是現場沒有Autotune的時候就悲劇了
為什麼人家稱讚我的歌聲的時候我只能心虛也是這個原因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惜花了超大篇幅去解釋樂理也要講這一段
因為對於絕大多數唱歌不怎麼準的人來說
學會修走音可以對整個錄音作品造成超級無敵大的影響
跟學會怎麼把照片中的粉刺痘痘暗沉修掉一樣重要
但還是要強調一下,不要過度依賴修走音
如果走音走太多最好還是重錄
唱準永遠比修到準來的好聽
這只是事後修補的手段,不應該本末倒置
除非你就是故意要把歌聲的音階弄得很不自然
不然唱準還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算是有點題外話了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
如果要唱電音的話唱準反而更重要
不然Autotune套下去會多一堆雜七雜八的格子
聽起來反而非常令人煩躁
所以在錄電音歌曲的時候
應該要避免一切的轉音
唯一一個目標就是把音給唱準
這樣電起來才好聽
總之,要記住修走音可以讓你的作品好聽很多
但它可不是萬靈藥喔
雖然隔了超長一段不過還是要貼Little Traveler的示範
這是經過修走音之後的音檔
比起前面的,應該可以發現有些音不太一樣了
最後三個音應該是最明顯的
另外,如果直接套一下Autotune的話會變成這樣
最後三個音應該是最明顯的
另外,如果直接套一下Autotune的話會變成這樣
因為我有抖音所以抖音的地方會變得很怪 XD
真的要電格子出來的話盡量不要抖音會比較好
這次的混音教學就先到這邊
幾乎都是概念上的東西
不知道有沒有帶給大家一些幫助呢?
下次會繼續接著人聲處理的步驟來做說明喔!
真的要電格子出來的話盡量不要抖音會比較好
這次的混音教學就先到這邊
幾乎都是概念上的東西
不知道有沒有帶給大家一些幫助呢?
下次會繼續接著人聲處理的步驟來做說明喔!